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肯定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工业
论文摘要: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时期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判,透过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和强制性的根本特征及其危害。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有明显的局限和缺陷的,但同时对我们也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20世纪,人类经历了深刻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冲突: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并使现代化成为一切不发达民族的主导性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的发达又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和人的异化等负面效应,使生存于技术世界中的现代人面临着深刻的文化危机。现代西方各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对现代人的这一生存境遇和文化危机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和批判,从不同视角建构了自己的文化批判理论。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批判占据了十分独特和重要的地位,从而大众文化批判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
一、“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这是有其历史背景的。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的野蛮操纵,批判理论家们移居美国之后对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显赫地位的发现及震撼,所有这一切导致了法兰克福学派把眼光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着的文化模式的评估,即开始注重研究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问题。可以说,大众文化批判构成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及后来的许多著作的一个中心主题。
“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花费三十年时间才取得成功”,这实际上点出了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文化工业论的时间。具体地说,该学派在历史上依次提出了三个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即“肯定文化’’ (affirmafive culture),“大众文化”( massculture)和“文化工业”( cultureindustry )。霍克海默在1936年所写的《利己主义和自由运动》一文中首先提出“肯定文化”的概念;马尔库塞次年写了一篇题为《文化肯定性质》的长篇论文,展开了霍克海默的这一概念;;1942年,霍克海默和卢旺塔尔在通信中提出“大众文化”的概念;而在被奉为当代研究“大众文化”的“开山之作”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则使用“文化工业”一词,以取代“大众文化”。
什么是肯定文化?按马尔库塞的观点,“肯定文化”是资本主义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新兴的资产阶级将他们对一种新的社会自由的要求奠定在人类理性的普遍的基础上,但是理性和自由并没有超越这些资产者自身的利益范围,而他们的利益越发与大多数人的利益对立起来。对资产阶级来说,这是一个大难题。为了应付这一难题,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制造“肯定文化”。在马尔库塞看来,这种文化是从现存秩序的利益出发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反映。“肯定文化”的基本功能既是提供一种辩护,充当现实的装饰品,引导人们同现存秩序相调和,又可使人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平息人的反叛欲望。也就是说,如果肯定文化在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还有其积极一面的话,那么到后来,它则完全起着消极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或发达工业社会,肯定文化日益蜕变为单面文化。在发达工业社会,文化的成就本应是人们获得自由的前提,现在却异化为意识形态,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工具。
20世纪40年代初,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主要成员移居美国之后,则把注意力从肯定文化的研究转移到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意义相近,但为什么用“文化工业”取代了“大众文化”?阿多诺在后来的《文化工业再考察》(1967)一文中作了说明:在我们的设计草案里,我们谈到了“大众文化”。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这一表述,以便一开始就排除其倡导者的下述解释的可能:这是一个类似一种从大众本身、从流行艺术的当前形式自觉地产生出来的文化问题。文化工业必须与后者严格区分。阿多诺在这里讲得非常明白,他之所以选择“文化工业”这种表述而舍弃“大众文化”,主要原因是防止人们望文生义,认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大众服务。他明确说明“大众文化不是为大众服务的文化”。那么何谓“大众文化”?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指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的融合,是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二、大众文化的特性及其危害
1.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否定了文化艺术的独立自主性
“商品化”是法兰克福学派概括的大众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具体地说,文化工业“呈现商品化趋势,具有拜物教特性”。当代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科技的进步、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集中化使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成为可能。文化变成一种工业,从一开始“文化工业”的产品就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而被生产出来的,文化艺术已同商业密切结合在一起,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接受为价值规律所统摄,纳人了市场交换的轨道,这样文化艺术便失去了它的独立自主性。
2.大众文化的齐一性扼杀了个性和创造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一直认为,由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其制造者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从而这种生产完全是标准化的,类似于工厂生产出来,被大众购买。“甚至政治对手们的美学活动都成为同一的和热情服从铁幕系统的韵律的活动”[1]0“在今天,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不仅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取得一致,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也能够取得一致。}}[1]151文化促进和反复宣传某个成功的作品,使风靡一时的歌曲和连续剧可周而复始出现。因此,文化工业的产品以标准化和伪个别性作为特征,这种特征使它们有别于自主艺术。文化工业产品的模仿、标准化、伪个别性扼杀了艺术的生命,艺术的创造性、独创性和个性。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整齐划一、协调一致,有共同的规范时,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只能反映国家的精神和国家的整个生活,别无其他。
3.大众文化的强制性使大众文化堕落成为现实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工具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批判最集中的是批判了它对其接收者的强制性。他们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极权主义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启蒙辩证法》,经过((爱欲与文明》,直到20世纪60年代《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都贯穿着文化=意识形态=操纵性工作的典型模式。在他们看来,工业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就是通过文化工业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他们认为,由于文化工业的典型做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强制性,剥夺了大众自主的、个人的感性能力和主动性,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只能作机械的反应。大众意识由于受到这种丧失了否定性、超越性文化商品的催眠和灌输,也就逐步习惯于对现实采取顺从和非批判的态度。从这一认识出发,他们把“大众文化”喻为巩固先行秩序的“社会水泥”。他们把文化工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强调这种“操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主义所注重的政治经济形式而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统治形式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 > 西方文化 > >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来源::未知 | 作者:易倍emc网址_易倍体育app官网_游戏平台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论英国信托法受托人的信义义务
- 下一篇: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西方文化] 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
- [西方文化]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 [西方文化] 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
- [西方文化] “宗教大法官”与巴赫金的
- [西方文化] 《女神》:青春期征兆与中
- [西方文化] 浅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
- [西方文化]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
- [西方文化]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
- [西方文化]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
- [西方文化] 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
- [西方文化]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
- [西方文化]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
- [西方文化]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
- [西方文化] 试析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
- [西方文化]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
- [西方文化] 沃尔夫冈•伊瑟